尽管云南的水泥产能总量已经明显过剩,尽管产业“新政”红灯高悬,在政策可以变更变通,长官意志大行其道,政府部门支持鼓励的作用力下,不少欲扩大产能的水泥企业主和投资商依旧对云南水泥市场前景满怀憧憬。
不少投产多年的新型干法企业,有的自恃占据良好的区位优势,辐射能力强;有的认为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颇具竞争力;有的瞄准即将开工建设的国家重点工程;有的担心日后在整合中被兼并重组,不约而同都把扩大产能,再上新线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还有的以推进节能减排,消纳工业废弃物为由立项。在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同意开展前期准备工作的38个项目中,就有16个项目的业主系现有的新型干法企业,16个项目的业主系立窑企业。一些未被列进名单的企业,仍在想方设法全力游说政府,疏通各种关系,寻求突破口。
一些外来投资商考察后认为,云南地理位置特殊,交通闭塞,多年来形成的产业布局、市场环境、消费习惯,使得本省的水泥出不去,外省的水泥进不来,形成了较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市场格局。特别是云南在国家政策支持下,积极推进桥头堡建设,水泥需求量在“十二五”及相当一段时期内将有增无减,只要投资布点合理,就一定能够偏安一隅取得发展。为此,有的收购了已核准但迟迟未开工的项目;有的与核准过的项目业主进行合作;还有的跃跃欲试准备大干一场。
部分企业认为,既然“新政”只是规定原则上不再批准扩大产能的项目,并未限制粉磨站上马,不妨先期建设粉磨站,等风头过后,再配套建成全能生产线。有的正在秣马厉兵,有的已经付诸行动。